環境是重要的發展資源,良好的環境本身就是**資源,在面對經濟增速趨緩、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下,作為平衡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重要舉措,黨的十八大報告**將生態文明建設同經濟建設、**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一起列為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并提出了建設美麗**的發展目標。新型城鎮化是新一屆**在未來大力推進的發展戰略,用以協調經濟、資源、環境、工業化與城鎮化、城市群發展等多方面關系,繼工業化、市場化以后,新型城鎮化將成為繼續深化改革、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新引擎。因此在建設美麗**及新型城鎮化兩大戰略疊加效應推動下,環保將成為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主題。我國鄉、鎮、村污染已占全國污染的半壁江山之多,污染形勢嚴峻,在鄉、鎮、村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業污染疊加,新舊污染相互交織,工業及城市污染向農村轉移,配套環境保護政策、法規標準體系不健全,監管難度大或監管不到位情況普遍。
垃圾圍村、污水亂排、農村秸稈隨意焚燒,畜禽糞便隨意排放、堆積,已成為當前不少鄉、鎮、村環境的真實寫照。與大中城市的環境治理相比,鄉、鎮、村的環境問題更加嚴重,治理水平還處于很低的階段。目前我國的城鎮化不到52%,未來20年**城鎮化將呈現快速推進的格局。據預測,到2030年**的城鎮化率將達到68%左右,城鎮化人口數量將達到9.5億,按規劃,新型城鎮化將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征,視大中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城鎮化。在生態文明建設和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環保政策已向鄉、鎮村、環境治理傾斜,并已將鄉、鎮、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生態示范建設等方面列為十二五**。目前,環保產業對鄉鎮村的治理涉足較少,全國4萬多個鄉鎮近60萬個行政村市場空間巨大,但由于鄉、鎮、村具體情況的特殊性和復雜性,如農民對環境整治熱情不高,行政區域分界成為環境治理的盲點,畜禽養殖污染布局不合理,相關環保政策和項目與當地實際情況不完全適應,資金投入嚴重不足等等。環保產業在進入鄉、鎮、村環保**域時,需因地制宜,面臨技術換代、裝備升級、商業模式調整等問題,在此我著重分析一下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污水處理、固廢處理、環衛、再生能源等**域的產業機會。一,小城鎮將是未來水環境的治理**。目前我國建制鎮整體污水處理率尚不足20%,村莊污水處理率僅為7%,由于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已經作為90%以上的小城鎮的水體環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78%的城鎮河段不宜作為飲用水,50%的城鎮地下水受到污染。因此需加快解決小城鎮污水處理**建設滯后、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問題。
十二五規劃中已明確提到2018年我國建制鎮的污水處理率要提高到30%,相信未來對鄉鎮的污水處理能力及標準將越來越高,市場將快速釋放。小城鎮污水處理的主要特點,小城鎮數量多、分布廣,我國現有建制鎮數量2萬多個,鄉的數量也有2萬多個,分布在全國范圍,所需水處理**數量龐大。水量規模小、小城鎮的人口規模、自來水的普及率和工農業發展結構和水平,決定了小城鎮污水的排放量,大概在1000到20180噸的排放范圍,其中小于10000噸的排放量相當大。污水分布分散,并缺乏污水排放管網等配套基礎**,污水收集困難,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小城鎮的污水處理**建設很難爭取到**資金,即使爭取到一部分也是杯水車薪。地方**經濟承受能力普遍較弱,缺乏建設資金。由于水量規模小,相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和運營成本高,小城鎮排水多采用河流制、污水主要有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雨水等組成,其中工業廢水的成分多種多樣,且由于對鄉鎮企業排污存在監管不到位、監管難的問題,造成污水水量、水質變化大,對污水處理工藝、污水處理**要求高,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運行管理能力薄弱。小城鎮污水處理工藝商務模式、運營管理,目前我國已建和在建的小城鎮污水處理工藝絕大部分是照搬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工藝,導致工程投資大、運營費用高,加劇地方財政資金緊張。同時因小城鎮管理水平難以達到傳統處理工藝,對**運營和維護的管理要求無法保證可持續經營。因而,小城鎮污水普遍存在,建不起,運行不起,維護不了的難題,要解決小城鎮污水的處理問題,應針對小城鎮社會經濟發展狀況與管理水平、污水水量、水質特點等情況,采用有別于城市污水處理的經濟適用型處理工藝,相對于傳統的污泥法具有穩定運行、效能強、能力強,經濟節能無烏泥膨脹等優點,特別適合小城鎮的污水處理。為有效緩解地方**財政的壓力、水處理企業需采用靈活的商務模式予以解決,并通過科技創新采用模塊化設計,實行網絡化管理,建立鄉鎮分散終端處理,現運用集中管理的模式以降低建設成本。